【合创巢·创客100】徐修昆:锁定行业龙头 竞逐产业蓝海

作者:来源:新华丝路发布时间:2022/09/21


  徐修昆,男,安徽芜湖人,1976年出生,毕业于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创立安徽沃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整体运营。徐修昆是具备技术背景的资深电力设备销售人才,在国内最早导入和推广永磁传动装置,积累了丰富的产业资源,引领永磁传动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升级应用。

  “在大学期间就兼职创立了校园文化驿站和信息集成科技公司。在国内最早导入和推广永磁传动装置,积累了最完善丰富的产业资源,引领永磁传动产品的市场拓展和升级应用。”大家谈到沃弗永磁的总经理徐修昆,总是对他的经历称赞有加。

  带着永不停止创新的信念,徐修昆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2001—2012年曾在台达集团的大陆合资子公司——中达电通股份有限公司任渠道行业经理;2013在上海曜中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任业务总监;2015年创立安徽沃弗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自此,徐修昆找准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开始了漫长又光荣的奋斗之路。

  成立于2010年,安徽沃弗永磁科技正是一家以节能为生产研发主线的集科研、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专门从事永磁涡流柔性传动设备研发、制造、销售与服务。

  经过十多年发展,安徽沃弗永磁科技已经成为在技术、研发、生产等方面成熟而完善行业头部企业。双碳背景下,作为专注节能行业的高新企业,安徽沃弗永磁科技也迎来更多机遇。

  竞逐双碳经济新“蓝海”

  2020年9月,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去年3月,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大力推进双碳目标,节能环保的概念伴随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又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在很多人看来,节能环保是相似的概念。其实两者还是有很大不同,节能是通过前期投资降低能耗以达到节约能源来直接增加短期效益,而环保则需要持续性投入资金和技术,短期效益不明显,最终通过倒逼产业技术升级、获得长期竞争优势。”记者发现,“以电力消耗为例,工业部门用了全社会70%的电能,而工业电机又用了其中75%左右的电,而通过电机系统节能技改,这些不必要的能耗可以被节约,进而降低生产成本;由于占比巨大,工业节电事实成为全社会节能降耗的重中之中和关键任务。”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沃弗永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目前生产出的产品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申报各项专利200项、参与2个国标研制,自主发明专利产品进入工信部国家工业节能技术、全国电子节能环保优秀推荐产品技术、安徽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认定、工业领域节能环保产业“五个一百”推介目录。

  不仅如此,沃弗永磁通过给大型重工业企业做高耗能电机的节能技改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发展模式正好契合了当下“双碳”上升为国家战略目标的背景。

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上线交易,国内企业也掀起了减碳热潮。在“双碳”目标提出前,节能对于工业企业不过是锦上添花,而现在目标任务明确的减碳量则使节能成为企业刚需。

一方面,节能市场方兴未艾,大片空白亟待填补;而另一方面,投入高、行业新、回报周期长的特点也是行业发展面临的系列问题。面对复杂的发展形势,沃弗永磁规划了更远的目标。当公司不再追逐低端小功率、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而是以大功率永磁调速器市场占有率、研发实力和产品品质持续行业领跑的傲人成绩锁定行业头部位置。

  “我们的行业定位是‘最大最难产品攻克者’,我们也相信通过技术投入领先行业发展而带来的高附加值回报。”据悉,沃弗永磁2020年研发投入金额占销售总额的11%,2021年,这一数字已经增长至13%。

  截至目前,沃弗永磁的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力、冶金、化工、水泥、煤炭、钢铁等众多领域大功率电机的节能技改,其客户涵盖五大电力集团、地方国企等众多央企和上市公司,应用案例多达两千余件,节能率普遍达到20-50%,在调速机构、轴承、总体结构设计选型等关键技术方面拥有大量核心专利,工信部入库登记科技成果评价“国内领先”。

  扎根合肥安心发展

  “和其他科技型企业不同,我们这类的重工企业一旦敲定选址就很难再出走,”回顾沃弗永磁选址合肥的过程,自信而笃定,“对于落户合肥生产发展,我们非常有信心。目前企业蓬勃的发展势头和大好的行业前景也都证明了我们的选择的确是对的!”

  由于生产研发和经营管理分处两地,据了解,未来将把位于上海的生产研发基地搬到合肥来,实现整体合并。而选择让企业扎根合肥一方面是因为皖籍创始人们的桑梓情结,更多的则是考虑到合肥良好营商环境和浓厚的创新氛围。

  “无论是项目落地开工还是企业经营发展,处处都能感受到高新区的关切关心,”据公司负责人透露,“政府真诚务实,懂产业,更懂企业。”

  项目落地后的报规报建需要相关材料和审核,对于不懂建设开发、只专注自身产业的工业企业是一件麻烦事儿,为了帮助企业尽早落地、尽早开工,高新区成立了项目推进服务专班,为已落地企业做好提速服务,协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涉及“十通一净”、规划报建、建设报建等,助力企业早日开工建设,成为企业落地后开工前的助推器,节约了企业大量人力物力精力。

  此外,高新区出台的“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高新区领航企业家培养工程等系列助企政策都让包括徐修昆在内的企业家们切实感受到高新区的良好营商氛围。

  “我曾经就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在政府官网上留言,后来确确实实得到了回应,这让我明白了在高新区企业的发展是切实被关心被呵护的。另外,包括政策补贴等,这些都是一种鼓励,让我们有了扎根合肥的决心,更有开拓未来的信心!”

  据悉,目前入驻高新区的企业接近6万余家,为帮助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优化,早在2020年,高新区颁发《合肥高新区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合作实施方案》,推出“链通高新”的发展品牌。通过为园区企业搭建展示与交流平台,加快推进高新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合作对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推动高新区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高新区各产业链可以借助上下游对接做到“强链补链延链”。

  “高新区对企业的帮助和支持不仅是‘扶上马’,还要‘送一程’。”公司负责人介绍到,“政策的公开透明让符合条件的企业都能参与到各项活动中来,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也孕育了高新区浓厚的创业氛围。”

  谈及企业下一步发展计划,记者发现,除了开工建设二期项目,拓展生产规模,沃弗永磁也将立足国内市场,继续创新研发。

  “安心地在合肥好好发展!企业未来同发展土壤息息相关,在合肥高新区这块丰沃的土地上,我们将茁壮成长!”这是沃弗永磁未来的方向。

  记者了解到,2021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2.7亿元,增长11.2%,财政总收入248.7亿元,增长11.7%,规上工业产值1806.5亿元,增长22%,战新产业产值1251.6亿元,增长30.7%。整合市场资源,打造产业优势,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创业氛围,合肥市高新区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科学-技术-创新-产业”的内生发展之路。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