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已经“领先一步”,如何“领跑一路”——技术创新是科创型企业立身之本,锻造研发创新力既要有全力以赴的闯劲,又要有久久为功的韧劲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8/12/25

  开栏的话
  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引领发展、满足消费,但在发展壮大中也面临着研发投入大、周期长、成果转化难落地等“成长的烦恼”。围绕科创企业如何爬坡过坎,健康成长,本报特推出“科创企业如何成为发展新动能”系列报道。
  “科创企业的发展,只有占据核心技术的高点,才能在发展中赢得主动。”
  咬定“核心”不放松,科创实力硬起来
  “5分代表中央电视台播音员的水平,4分相当于普通人的说话水平。科大讯飞的语言合成技术自然度指标已达到4分,像真人说话一样流畅自然。”
  在今年举行的Blizzard Challenge 2018国际语音合成大赛中,科大讯飞依托自身领先的技术优势,连续第十三年夺魁,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让机器说话水平达到真人说话水平的语音合成系统。
  语言合成达到真人水平,音频转写准确度达到95%,语音识别率98%,支持33种语言的互译……凭借一项项独步天下的科技硬实力,科大讯飞在语音合成与人工智能领域树立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和领先优势。
  “科技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源头核心技术的创新,我们不能在别人的院子里建大楼,只有占据核心技术的高点,才能在产业发展中赢得主动,在国际竞争中拥有话语权。”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表示,当前正值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关键窗口期,科大讯飞加快战略布局,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占领制高点,今年已在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言翻译、自然语言处理等相关领域获得11项国际赛事冠军。同时,在教育、政法、医疗、智慧城市等重点赛道打开全新的市场空间,为人工智能在产业层面的应用爆发奠定扎实的基础。
  源头技术驱动,发展成果斐然。技术优势正在转化为企业发展的磅礴动力。数据显示,2017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63.97%;毛利27.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76%。2018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52.68%;实现毛利16亿元,同比增长56.02%。
  日前,国内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合肥诞生。据悉,这一由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公司研发的科技成果,主要应用于量子芯片的测试研究与量子计算机的原理搭建,可以提供量子芯片运行所需的关键信号,还可处理量子芯片传回的信息,执行对量子计算机程序的编译。
  “以往在量子计算的研发中,我们主要使用商用仪器做实验,这些仪器主要依赖进口,成本高且面临技术限制等风险,我们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有效替代进口,成本节省一半以上,实验效果进一步优化。”本源量子董事长孔伟成介绍,如果说量子芯片是人的“大脑”,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就如人的“骨干”,量子软件、应用、语言就相当于“血肉之躯”。量子计算机控制系统是量子计算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能使量子芯片最大程度发挥其性能优势。
  “作为一项前沿技术,量子计算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可能成为科技竞争的制高点。”孔伟成介绍。“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本源量子创业团队潜心研发,努力实现更多核心技术的突破,加速研制实用性量子计算机,为推动量子计算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创新能力是科创企业的命脉,只有锲而不舍地进行研发,才能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
  勇于“试错”不放弃,研发能力强起来
  翻看科大讯飞的历年财报,研发投入之高令人咋舌。2018年三季度报显示,前三季度科大讯飞投入到研发费用总额达6.98亿元,同比涨幅高达69.45%。
  “科大讯飞已经连续5年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25%,一般的科技企业只有3%到5%。”刘庆峰表示,当前正值人工智能产业爆发的关键窗口期,在战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上科大讯飞有必要持续增加投入,为未来发展蓄力。
  如此高投入,是否值得?
  “值得!”刘庆峰的回答掷地有声。“燃烧最亮的火把,要么率先燎原,要么最先熄灭。”在刘庆峰看来,持续创新能力是科技企业的命脉,而只有锲而不舍地进行研发,才能保持旺盛的创新活力。“领先一步不易,领先一路更难”。在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产业中,技术革新很快,想要赢得领跑地位就必须加大前瞻性投入,保持持续创新能力。“当前研发的高投入是为未来发展蓄力,对公司下一阶段盈利能力的提升、产业领导者地位的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投入高、不确定性大,是研发中的共性问题。研发之路坎坷而多艰,长期专注于石墨烯新材料研究的吕鹏深有感触。
  “由于石墨烯新材料研究还处于‘无人区’,没有任何经验可供参考,在研发过程中,我们走了不少弯路。”合肥微晶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吕鹏告诉记者,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柔性、出色的导电和导热性、优异的物理与化学稳定性,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应用场景广泛。“但具体适合于哪个领域应用还是未知,企业的研发之路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
  “刚开始,我们瞄准了芯片、传感器等高端领域,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困难远超想象。后来又转向石墨烯电池领域,但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后,发现产品稳定性不易控制,难以实现量产。仅仅一条锂电池中试设备就投入一两百万元,现在完全报废了。”吕鹏调侃,创业道路上一步一个坑,摔倒了就得赶紧爬起来。
  2016年,微晶创业团队及时调整了研发方向,聚焦导电膜、红外理疗产品、光伏涂层等核心产品研发,专注于提高产品的各项性能和技术稳定性,促进产品迭代升级。通过不懈的研发攻关,石墨烯导电膜等多项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传统ITO显示屏做到55寸已是极限,我们研发的石墨烯显示屏可以做到100寸。”在吕鹏的办公室门前,摆放着一台超大屏幕触控显示器。吕鹏介绍,企业自主研发的石墨烯导电膜主要应用于大尺寸触控显示屏,已经进入试产阶段,很快就能量产。同时,企业研发的柔性石墨烯导电膜也获得了重大突破,可以实现20万次弯折,预计明年也可以具备量产条件。
  “企业不能只顾低头研发,还要抬头看市场,有针对性地与市场接轨。”
  加快“落地”不迟疑,成果转化好起来
  产业化是技术升级的重要推动力。科学技术在应用中才有生命力,只有产业化才能带来生产力。“企业不能只顾低头研发,还要抬头看市场。”吕鹏认为,技术研发是个长期过程,投入大,风险高,很多创业企业都要考虑研发成本,因此在研发过程中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与市场接轨,做到有的放矢。在应用中研发,有助于形成良性发展能力。
  “我们研发的石墨烯保暖服保暖性优越,目前已经进入小米的智能穿戴产业链,批量销售了几十万套。我们开发的石墨烯粉体,也受到了市场认可,已经接到了来自上市公司的订单。”吕鹏自信满满地介绍。
  科大讯飞也在加速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在教育、医疗、司法、汽车等领域加快产品开发,应用规模持续扩大。目前科大讯飞智慧教育产品已经覆盖全国15000余所学校,深度用户超过1500万。“AI+政法”产品与解决方案已广泛应用于法院、检察院等各条司法线,辅助办案效果显著。在智能汽车领域,累计装车量超过1200万台,保持国内市场第一的占有率……
  良好的产业落地能力,为企业构筑了健康发展的“护城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科大讯飞To C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4亿元 ,同比增长129.69%;实现毛利5.98亿元,同比增长86.79%;To C业务在整体营收中占比达33.76%,毛利占比达37.32%。
  产业化进程加速的同时,科大讯飞还免费开放人工智能平台,持续为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的广大创业开发者和海量用户提供人工智能开发与服务能力,围绕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积极构建产业生态链。截至2018年11月30日,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团队数已达90万,总应用数55.9万,累计服务21亿智能终端,日均服务量47亿次,基于科大讯飞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的商业生态体系正逐步建立。(本报记者 范克龙 文/图 2018年12月24日第9版)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