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广播电视台】《寻找独角兽》第四期|本源量子——跟随中科大 走进量子的世界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8/09/27

  2017年9月,国内第一家以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为主营业务的初创型公司——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在合肥高新集团和合肥高投的大力支持下,于合肥市高新区创新产业园落户。
  仅用一年时间,就在测控和软件版块上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已成功模拟64位量子电路,并推算72位量子电路模拟的可行性,突破了2017年由IBM Q创造的56位仿真记录。
  在《寻找独角兽》的这一站,由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量子测控部总监、执行董事孔伟成,带我们一起探访中科大量子信息实验室,走进量子世界。
  【采访梗概】

  第一次见面,孔伟成斯文俊朗的样子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几番交流之后,发现他对于专业知识的解说,公司发展的规划,都有着十分清晰的思路,有条不紊,娓娓道来,透着一股创业者的韧劲。
  量子,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领域,起步较晚,于2000年左右才正式发展。本源量子由中科大郭国平老师起名“本源量子”,取“追本溯源”之意,凭借中科大量子信息实验室郭光灿院士团队,掌握国内顶尖量子研究技术,从成立之初就备受行业关注。本源量子是国内第一家以量子计算机的研制、开发和应用为主营业务的初创型公司,核心团队来源于中科大量子信息实验室,目前公司拥有40余人,其中5人是中科大毕业的博士生,研发人员占比约75%。
  孔伟成认为,量子计算机和传统计算机的逻辑编码差异是二者之间最基本的区别:传统计算机编码基于0和1,产生的信息也是由0和1组成的;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物理处于纠缠态模式,类似薛定谔的猫这样一种状态,将信息编码在这样一种可以同时存在多重状态的载体上,利用其构建芯片去实现计算。量子计算机可以带来更加快速的计算状态,如果说传统计算机破解某一特定密码需要穷极一生,量子计算机则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解决,极大地提高了运算效率。
  谈及国内量子技术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孔伟成坦言,目前国内硬件发展方面受传统半导体工艺影响,与国际上存在较大差距。但在量子算法的研究上面,中国几乎和国外水平保持同步。尤其是本源量子在2018年初成功研发的64位量子模拟器,以及相关论文的发表,已经在国际上达到一流水平。
  这背后,离不开中科大量子信息实验室研发人员的共同努力。为了把量子计算技术做得更好,本源量子在七月底的时候,发出了一个本源量子产业联盟的公告,希望能够有更多的量子背景以及其他全行业背景的团队,一起加入到研发团队中来。
  “在国际上在同期已经有像谷歌IBM、英特尔等等大型公司,他们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资源,去进行产业化的研发。它们在这几年,已经获得非常大的突破,如果我们还继续停留在一些基础研究上面,那么可能我们中国的量子计算产业化道路会越来越慢,而且我们的竞争力也会相比之前,也会慢慢地降低。”孔伟成说。为了加速量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推动中国量子技术的发展,并且同时使得实验室所研究的很多量子相关技术,能够更快地获得产业化的产出,他们创立公司、推出产业联盟,在能力范围内做出最大努力。
  为了加速量子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本源量子在成立之初急需政策、资金和人力等资源,这时,合肥高新区产业基金和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给予了政策、资金、宣传等各方面的最大支持,公司的研发进展离目标越来越近。
  现在,本源量子的云平台技术,自从在去年十月份上线之后,到今天已经更新了多个版本。从最早它提供了一个量子虚拟机的体验环境,发展为提供一个完整的量子应用的开发环境。
  “这就好比我们现在手机的安卓系统,苹果系统,我们提供的就是这样一个系统,用户可以在我们的环境里面,去开发出他们自己的应用。我们希望提供这样一个完整的量子生态环境,可以使得全行业的人都可以关注,并且尝试性的去开发出满足他们行业需求的应用。”
  本源量子今年的目标,是能够在云平台上线六个零量子芯片,它可以使得用户,用真实量子芯片去开发他自己想要做的量子应用。后续的目标,公司计划三年之内,把这个数量上升到二十位量子芯片。事实上每提高一位,它的理论运算能力就会提高一倍。未来的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本源量子会继续把量子芯片的位数以及它的性能加以提高,最终达到真实超越传统计算机效率应用的目标。“我们也是希望在赶超他们技术的同时,把中国人在做量子计算,中国人在进行量子计算技术自主研发这件事情,宣传出去。”
  “追本溯源、产业报国,是我们最终的追求。”谈及未来,孔伟成坚定地给出了这样的回答。孔伟成希望,本源量子成为不可替代的、能独当一面的“独角兽”。(2018年9月15日播出)

  【视频链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gyODE4NTUxNg==.html?spm=a2hzp.8253869.0.0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