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杂志】智能分拣让物流更轻松

作者:来源:发布时间:2018/06/26

  当前,随着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以及顺丰等快递企业开始构建智慧物流系统,智能分拣设备作为智慧物流中一个重要环节,正在成为一个新的蓝海市场。
  这个时间节点对于安徽一一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葆林来说,刚刚好。8年前,他放弃了国外生活,瞄准货品分拣系统回国创业,经过长达五年的产品研发,刘葆林带领团队积累了30多项国家专利,设计生产出高速交叉带、直线交叉带、往复式交叉带分拣系统等产品,其单件货物分拣时间为0.15秒,高于行业头部企业;构建了基于图像分析的条码扫描系统、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包裹视频追踪溯源系统,以技术领先的分拣系统解决方案成为中国邮政、菜鸟物流等行业巨头的合作伙伴。
  三年的市场磨炼让刘葆林有足够的信心来迎接这个新风口,但他也不否认,尽管已经拥有行业领先的技术,一一通目前的市场规模和技术实力却并不匹配。
  从公司自身来看,偏重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相对被动,基本通过百度、阿里巴巴这些常规路径来获取意向客户,很少主动出击,每个月的客户转化率还有待提升。
  在外部竞争方面,据2017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内从事智能分拣系统的公司至少有150家,当前不仅面临激烈的同行业竞争,同时也遇到了新兴分拣设备AGV小车(分拣机器人)的挑战。
  “接下来的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因为已经到了拼市场和用户规模的时候了。”下一步要怎么走,刘葆林也在找寻路径。
  智能分拣前景广阔
  2017年11月11日,凌晨6点,在中国邮政广州市跨境电商小包分拣中心,客户下单的商品已经堆满了仓库。
  过往,此时需要上百个熟练工共同上阵,在快递堆里人工选捡,但这次经过安检的包裹先后被送达一一通智能分拣系统前,几名工作人员迅速将包裹放上供包台,大大小小的包裹经过0.05秒的动态称重和扫码后立即通过高速运转的分拣小车,准确无误地经过滑槽落入一个个包裹收集袋内,而另一边,电脑端的控制系统上显示出当前分拣货品的各项信息,并保存在管理系统中,形成一整套包裹追踪溯源体系。
  经过三天72小时不间断机器分拣,这个中心顺利完成了“双11”高峰时段的快递分拣任务,没有出现先前的爆仓现象,直到这刻业务部袁经理那颗悬着的心才落地,因为就在几个月前,他还因为“双11”的到来而无比焦虑。
  “广州跨境电商分拣中心收送的都是发往国外的快递,国际快递的收费标准每千克都在百元以上,因此对货品的安检、称重、分拣、运送等一系列流程要求都很高,每年‘双11’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当袁经理找到一一通时,距离“双11”只剩下短短两个月,刘葆林针对包裹称重这个难点,将称重系统提前到第二步,并采用动态称重提高了称重的精确度,误差率仅为千分之一。同时结合分拣中心场地面积,将包裹下落的滑槽宽度由国际惯用的75厘米设计为67.5厘米,最大程度上节约了空间,提升效率,整个方案的灵活度和准确性均高于广州邮政洽谈过的其他公司。
  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小包分拣中心,广州跨境电商分拣中心每天要分拣18万件货,需要70多个人同时工作,在使用了高速分拣系统之后,现在每天分拣量增加到30万件,提升了66%,而工作人员降至35人,减少了50%。
  当前,随着阿里、京东为代表的电商巨头以及顺丰等快递企业开始构建智慧仓储物流,智能化分拣系统作为智能物流中一个重要环节,其设备升级所带来的市场前景广阔。
  根据招商证券测算,仅顺丰、“三通一达”(圆通、申通、中通、韵达)、德邦等快递公司未来5年转运中心智能化建设升级就可催生500亿元智能分拣设备需求。同时,物流智能分拣系统则取代人工,自动完成快递分类,分拣效率高,误差率低,能够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而菜鸟、京东、苏宁和唯品会等主要电商企业每年每家在自动化设备上的支出约5亿—10亿元。
  刘葆林告诉记者,目前国内90%的企业仍采用人工分拣,国内智能分拣系统的市场才刚刚起步,潜力巨大。
  “像圆通、申通这样的快递企业在设备升级时首先考虑的是价格因素,所以并不是我们首选的目标客户,我们更倾向于海关、跨境电商这样的优质客户,因为他们更在意分拣系统的精确度和准确率。”
  而精确度和准确率恰恰是一一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长达五年的产品研发,一一通积累了30多项国家专利,硬件方面设计生产出高速交叉带、直线交叉带、往复式交叉带分拣系统等产品,设备分拣准确率高达99.98%,自动称重误差率在千分之一,其中单件货物分拣时间为0.15秒,高于行业头部企业;软件方面构建了基于图像分析的条码扫描系统、远程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包裹视频追踪溯源系统等,并支持与企业ERP、WMS数据对接,方便客户使用。
  2015年,一一通拿到了合肥高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400万元的融资,合肥高新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前投资经理宇浩然告诉记者,当时之所以会投一一通主要是从市场、团队和创业者本身三方面考虑。
  首先智能制造是国家大力支持的发展方向,智慧物流作为智能制造的关键组成部分,市场前景看好;其次,一一通的研发团队经过多年技术研发,分拣系统的某些技术指标甚至超越了国外企业,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壁垒。
  “那时国内做分拣系统的要么就是上市公司的其中一项业务,要么就是广东、深圳那边刚刚起步的小公司,在安徽几乎无人涉及。”
  不过最终打动宇浩然的却是刘葆林身上那种破釜沉舟的勇气,“创始人愿意放弃国外多年生活回国创业,也证明了他的决心和毅力。”
  前有猛虎 后有追兵
  毕业于安徽大学生物专业的刘葆林是一个爱折腾的人,创业之前他在加拿大的美国药品公司工作了十年之久,彼时他发现国外药品的选捡和发货已经部分实现自动化,而国内还处于人工操作阶段,于是他萌发了进入货品分拣行业的想法。
  在熟悉的领域创业尚且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转行创业就更要做好一无所获的准备。“我从一开始就没以赚钱为首要目标,一心只想把产品做好。”
  2013年,一一通初次试水,公司给圆通快递设计了一款摆臂式分拣设备,不过由于当时物流行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数据信息管理体系,每个包裹的标签条码都无法溯源,所以使用这台分拣机有诸多不便。最终,这个被刘葆林寄予厚望的产品被圆通无情地“打入冷宫”。
  三年努力付诸东流,公司员工也纷纷离去,“最惨的时候整个公司就只剩几个人。”值得庆幸的是,彼时安徽几乎没有同类型的企业,所以一一通陆续获得了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安徽省科学进步奖以及合肥市科学技术奖等奖项,各种奖金把一一通从悬崖边上救了回来。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2015年随着高速交叉带分拣系统的成功研发,加上高创投的融资,刘葆林终于看到了希望。
  2018年,一一通成功拿下菜鸟物流河南许昌项目,“这个物流中心专门配送中高端假发产品,包裹单价高且质量轻,所以我们设计的解决方案在包裹供包时增加了拍照环节,让产品可视化、可控化,全程可追溯。”
  即便有和行业巨头合作的经历,刘葆林仍坦言目前想要做大市场依然困难重重,一方面是这个行业长期被国外产品垄断,大部分客户对国内企业并不信任,另一方面就是很多创业企业都曾经历过的问题——缺钱。
  纵观目前分拣系统行业,以博曼、范德兰德、法孚集团等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在项目经验、品牌知名度和稳定性上具备较强竞争力,目前在快递、电商等高端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以上海邮政科学研究院、上海邮政通用公司、昆船物流等为代表的具有科研院所或国资背景的企业在邮政系统具备较高的市场份额;以青岛科捷、深圳欣视景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已开始在部分市场替代外资品牌。
  除此之外,亚马逊Kiva机器人的诞生催生了AGV小车(分拣机器人)的研发热潮,作为货品分拣的另一种解决方案,AGV小车的出现无疑会对做交叉带分拣系统的公司产生一定影响。
  对此,刘葆林认为目前AGV小车解决方案还不成熟,一方面使用场景受限,需要搭建双层仓库,对场地面积和设计要求很高,另一方面,货品载重受限,目前主要以分拣5公斤以下的小件包裹,工作中如果一辆车出现故障就会影响整个分拣路线。
  不过从长远来看,AGV小车技术会不断更新迭代,当设计和成本趋于合理,用户是否会跳过交叉带分拣系统而直接采用AGV小车,也未曾可知。
  前有猛虎,后有追兵,眼下一一通想要在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须要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
  下一步,刘葆林打算开展新一轮的融资计划,并在现有客户的基础上,深耕医药、图书等几大领域,“在大家都看得到快递和电商市场我们以技术和质量取胜,在那些还没有被挖掘的市场我们要抢占先机。”(2018年总第123期82-84页)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