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创响中国”后续报道之二:根植创新沃土 培育“硬核科技”

作者:来源:《东方硅谷 合肥高新》发布时间:2019/12/11

  【配音】合肥视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在本届创新创业大赛电子信息组中,凭借自主研发的“偏振成像探测技术”项目拔得头筹。
  【同期】徐少罕 副总经理 合肥视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它可以透视这种雨雪雾霾这些复杂场景,可以应用到交通监控,(也)可以应用在无人驾驶技术上。

  【配音】例如,我们现在很多人的车辆都贴了玻璃膜,这些玻璃膜为了达到隔热、防晒等功能,往往颜色较暗,远距离时完全看不清车内情况。

  【同期】徐少罕 副总经理 合肥视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这是我们模拟车窗的玻璃,分别是贴了单层膜和双层膜,从窗外是无法看到车窗玻璃内的一个目标。但是使用了我们的偏振透玻璃膜产品,我们就可以清晰地看见窗户内部的场景情况,探测驾驶员是否系安全带,也可以探测车辆是否超员。目前我们这款产品,在天津交警高速道口的超员检测已经有了应用。

  【配音】偏振成像技术是光学领域得一项新技术,国内外十分重视对该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虽然,视展光电去年8月才成立,但是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它们不仅跻身国内第一方阵,还先后获得合创汇“合创之星”、肥西“创智汇”双创精英挑战赛一等奖、“创客中国”安徽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等多个奖项。

  【同期】徐少罕 副总经理 合肥视展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以前大家主要是(集中)在研究(层面),随着这种比赛的推进,让大家更多地去了解到这项技术可以在各方面应用。我觉得可以更加地促进技术应用前景(的发展),推动我们传统光电成像领域的产品升级。

  【配音】企业能够在众多参赛企业中脱颖而出,也离不开双创载体的支持。视展光电、行知生物均是高新集团“天翅创”众创空间的在孵企业。作为一家投资驱动型众创空间,“天翅创”重点培育“硬科技”类项目创业,依托高新集团的投融资优势,积极为初创企业提供投融资对接服务,打造品牌活动“股权&债权融资路演”,积极构建投融资生态圈,促进项目和资本的深度对接。截至目前,“天翅创”已有20个入驻项目获得融资支持,累计总金额约2.5亿元(含境外融资)。

  【同期】王会芝 运营人员 天翅创众创空间

  一方面就是打造自己的投融资品牌,创新创建新的融资形式,另一方面就是延长我们的服务半径,为一些初创企业进行双创赛事的赛前辅导,来提高项目融资的成功率。

  【配音】工业、机动车、燃煤、扬尘等污染源头纷繁复杂;污染排放、气象条件和区域传输无从下手,给区域污染治理和管控带来巨大难度。而在此次大赛获得电子信息组二等奖的合肥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就致力于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光博量子是一家由中科院孵化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它们利用激光雷达立体探测技术、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多维度监测数据,预测、预报、预警,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解决方案。

  【同期】张帅 总经理 合肥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我们参赛的项目是“智能化城市污染溯源系统及产业化”。这个项目主要是解决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里面主要有立体探测的激光雷达扫描技术,加上卫星遥感,再结合空气质量预报,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大气的动态和未来的一些变化,精准地搞清大气里面的污染以及成因。最终我们通过管控联动,实现大气的在线管控。

  【配音】出于“为污染防治做点事”的念头,2012年1月,从科学岛走出来的光学博士张帅,吹响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集结号,开始组建环境光学监测仪器研发基地“安徽省环境光学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3月,在张帅的带领下,科学岛五位光学博士共同组建了专注环境气象立体探测装备研制与应用的公司——合肥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公司,资金是第一必要,好在在公司成立之初,遇到了合肥高投。

  【同期】张帅 总经理 合肥光博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在2018年,(合肥高投)对我们的项目投入了600万现金,对我们当时来说是雪中送炭,解决了我们资金的问题。通过高投的投入,我们也极大地鼓舞了团队的自信心。

  【配音】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说,政府的政策扶持和优质的创业平台,无疑是创业路上的助推器。据了解,大赛期间,合肥高投等10家投资机构与10个参赛项目与达成意向投资3.28亿元,并在签约仪式上签订意向融资协议。近年来,合肥高投利用自身的专业、资金和平台优势,帮助初创企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落地和产业化,让他们从0到1。

  【同期】杨明 执行事务合伙人 合肥高投

  合肥高投成立于2015年8月,距今我们已经累计投资了150个科技型的初创项目,涵盖了从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等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投资的项目里面,很多在各自的领域里面都是国内领先甚至是国际领先的一些硬科技的项目。目前我们投资的金额累计超过了20亿元。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