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更愿意把自己称为“产投之城”。什么是“产投”呢?合肥又是如何通过投资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呢?
记者来到这家生产量子计算机的企业时,工作人员正在对即将交付的产品进行调试。这个占地有七八平方米的大家伙,是国内首台交付的民用量子计算机。
企业负责人张辉告诉记者,企业是依托中科大量子计算研究团队成立的。成立之初,团队根本找不到一家愿意投资他们的企业。
正当团队举步维艰的时候,一笔政府产业投资资金注入让企业活了下来,短短几年,企业已经成为国内第一家量子计算独角兽企业。
这样一家企业,最开始为什么投资机构都不看好,而政府的产业投资却愿意倾注资金呢?
合肥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袁飞:当它的市场逻辑还不是特别清楚的时候,我们从政府的角度就是觉得,这个行业我们要扶持。
袁飞告诉记者,先人一步,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合肥市政府产业投资的特点。产业投资项目不谋求控股、不以短期利益为目标,而是沿着产业链的方向选择投资项目,这是政府投资机构与风投最本质的区别。
而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启动资金,因为投资关系,从办公场所到人才队伍,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获得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培育产业链的角度投资,正在让合肥产业发展不断向高端化转型。在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产业集群牵引下,一条条产业链正纵向成链、横向成网。合肥又是如何做到步步为营的呢?
合肥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 袁飞:怎么做到超前谋划,其实这也是一个很难的事,比如我们做显示屏,做集成电路,那我们在想它下面还有什么。比如它的装备、材料,从屏到芯这个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产业链延伸。
从“无中生有”实现“跨越发展”,随着产业链生态的逐渐完善,合肥也形成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效应。2022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用电量同比增长9.79%,六大主导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86%。如今,合肥平均每天就要诞生5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56.2%,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