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创巢·创客100】俞本立:科技报国 心之所向

作者:来源:中国声谷发布时间:2022/11/23

俞本立:安徽至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见到俞本立时,他正提着热水瓶大步流星地往办公室走。高高的个子,挺拔的身姿,洪亮的声音,这是俞本立给人的第一印象。他以科研工作者特有的严谨和缜密向记者讲述着自己的创业故事,既幽默风趣,又显得云淡风轻。
  躬耕不辍聚焦国家重大需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安徽省‘全创改’政策的激励下,经有关部门批准,2017年底,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创立高科技公司。去年主动请辞高校领导职务,专致于科研与创业。”俞本立开门见山,他现在的身份是安徽至博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俞本立1963年出生在安徽五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现任安徽大学教授、信息材料与智能感知安徽省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光子器件、激光与光纤传感系统研究工作。2014年任安徽大学副校长,2021年6月主动请辞,任职期间助力安徽大学的人才结构和学科结构实现质的优化,为安徽大学引进近700位博士。
  “这相当于对安徽大学的人才结构和学科结构做了大幅度调整,挖国字号人才的第一顿饭常常都是自掏腰包请的。”提起“挖人才”的经历,俞本立笑着对记者说。 
  峥嵘岁月几多秋,漫漫征程不倦求。2017年12月,俞本立带领安徽大学光电感测创新团队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安徽省“全创改”政策的激励下,经过安徽省委组织部批准,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成果实施转化,作价入股5022万元,联合安徽省开发投、合肥高新产投、中电科国元产业投资基金共同发起设立至博光电,注册资本9900万元。
  “最核心最基础的任务就是满足行业和国家的重大需求,这是我们的目标。”初心如磐,情怀依旧。俞本立在中国科技崛起的奋进征途中,勇毅笃行,躬耕不辍。
  “创新所涉及的领域常常都是无人区,但我们做的很坚定,努力把核心创造力转化为核心竞争力。”
  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掌舵人,俞本立从至博光电成立的那天起就瞄准国家公共安全领域的迫切需求,聚焦尖端光电智能测量与传感技术的研发,服务工业感知与公共安全,助力工业经济提质升级。公司在激光相干探测技术、高灵敏光纤干涉技术、激光光谱技术等方面拥有多项核心知识产权。
  坚守初心服务国家核心利益
  “成功的关键因素来自坚持。”俞本立坦言,科研没有捷径,科技成果转化需要漫长的过程,没有耐心和坚守不可能成功。他用坚持和汗水换来了若干个“从0到1”的原创成果。最艰苦、最窘迫的时候,俞本立的团队有近10位老师、10多名学生,一年经费仅有十几万。“当时我是科研组长,我觉得国家需要有人盯着这些偏冷门的东西,所以一直坚持到现在。” 
  在俞本立看来,家国情怀、聚焦需求、团队精神、政策支持以及创新文化,这些都是创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注重科学研究的同时,俞本立也一直强调科技创新。多年来,至博光电紧密围绕“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对新一代光学感知技术的迫切需求,将光子集成技术和光子芯片引入光纤传感与激光相干探测领域,形成全新一代的光子感测产品,打造倾听深海深地微震的“智耳”、工业过程健康监测的“慧眼”和高端制造精密测量的“光尺”,推动实现光子集成感知技术产业化。
“精心构建生态链、产业链,对提高产品竞争力意义非凡,这也是我的心愿。”俞本立如是表达心声。  
 “突破技术难关,为国家核心利益服务就是企业的社会价值,也是使命担当。”俞本立强调,如今的至博光电不仅是一家吸引人才汇聚的企业技术中心,也是一家新型研发机构,还参与了一些国家示范项目。“我们一直致力于从源头创新,近三年科技创新投入占比始终在45%以上。”
回望创业历程,俞本立表示,企业一直沐浴在合肥高新区良好的营商环境氛围里,一直在享受好政策带来的阳光雨露,与高新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俞本立告诉记者,公司目前正积极筹备上市。“我们将继续瞄准国家和行业需求,以实现光子集成感知技术产业化为核心任务,助力打造高端光电感知产业集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