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7月28日在法国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致贺信指出,十多年来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充分证明,开放交流是探索科学前沿的关键路径。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当今世界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大科学工程,我国于2006年正式签约加入该计划。
该项目由 35 个国家合作完成,集成了当今国际上受控磁约束核聚变的主要科学和技术成果,是人类受控核聚变研究走向实用的关键一步。中国提供了磁体馈线、极向场线圈及电源系统等重要部件。其中,高新区天使基金投资企业中科海奥参与研制ITER极向场电源控制系统中核心层部分。
为什么是中科海奥
早在2017年,中科海奥就凭借着核聚变堆高功率电源配套技术,斩获了安徽省“创响中国大赛”新能源组的一等奖。
中科海奥负责人陈滋健介绍说,“海奥”就是“海水发电的奥秘”,因为海水中存大量的氘和氚,是核聚变的基本原料。这家源自科学岛的企业,一直在为核聚变装置提供高功率电源与控制系统,主要客户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等。
“例如东方超环EAST大科学工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科学岛上的人造小太阳”,陈滋健举了一个例子。东方超环EAST是由等离子体所自主设计、研制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磁约束核聚变实验装置,是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也是我国第四代核聚变实验装置,中科海奥参与了EAST相关配套电源的研制,并提供了部分电源设备。
极向场电源控制系统 “拴住”这颗人造太阳
核聚变产生能量的原理与太阳发光发热相似,因此在地球上以探索清洁能源为目的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装置,又被称为“人造太阳”。
我们知道,太阳源源不断稳定地进行核聚变,靠的是其自身强大的重力场约束。如果重力不够,太阳就会膨胀,“流浪地球”就会上演。而在地球上打造“人造太阳”,重力场远远不够,必须通过磁场进行约束。因此,极向场线圈是磁约束核聚变的核心部件。
极向场线圈由全超导体构成,极向场电源系统则是为极向场超导磁体线圈供电的重要子系统。与EAST相比,ITER作为国际项目,体量更大,更具挑战。中科海奥参与研制的是ITER极向场电源控制系统中核心层部分,即与功率半导体最为紧密的部分一一晶闸管驱动系统。
“我们采用高阶谐波抑制同步技术确保高控制精度;采用高速DSP和FPGA作为全数字多通道脉冲形成及移相器确保高分辩率;采用光纤分路驱动确保高稳定性可靠性和一致性;采用实时操作系统确保电源系统高响应速度。”陈滋健介绍,凭借在EAST托卡马克装置上多年的技术积累,中科海奥团队一一攻克难题,研发产品以优异的性能指标通过国际评估,让“中国设计”和“中国制造”应用于ITER国际大科学工程项目。
目前,中国也已提出了建造“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的计划。主要填补ITER和未来商业化运行的聚变堆之间的科学技术差距,实现连续大规模聚变能安全、稳定的工程可行性。
CFETR计划第一阶段就是“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主要是CFTER超导磁体等关键系统前期研讨。中科海奥在高新区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安徽中科海奥核能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其中。
陈滋健表示,核聚变具有许多其它能源都无可比拟的突出优点,中科海奥将全力以赴,在磁约束受控核聚变工程技术方面研发突破,为解决人类未来战略新能源贡献力量。